郭敬铭(临汾市蒲县煤管局太林煤管站站长):虽然他是我领导,有点小问题,说重了不听话,说得轻了跟没说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对我来说,确实不好讲的。
2008 年12 月29 日,鄂尔多斯控股集团向大同煤业、中国矿产、广州发展分别转让矿业公司51%、10%、9%的股权变更为鄂尔多斯控股集团向大同煤业转让矿业公司70%股权对于本次转让,大同煤业董事会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盘活公司存量资产,拓宽矿业公司产品销售渠道,保持矿业公司稳健发展,以进一步将矿业公司的经营风险降低至可控水平。合计本次交易对价合计4.59亿元。

据悉,具体标的股权转让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大同煤业收购控股集团持有的矿业公司股权的价款确定,遵循不加价原则,按有关公式计算为4.21亿元。自2008年5月,大同煤业先后与鄂尔多斯控股集团、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发展煤炭投资有限公司签署《鄂尔多斯色连一号井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发色连一号井协议书之补充协议书》及《内蒙古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4.59亿对价转让大同煤业公告称,4月15日,公司已与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浙江省能源集团签署《内蒙古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大同煤业拟将持有的矿业公司19%股权转让给浙能集团。按以上协议,鄂尔多斯控股集团将其持有的矿业公司51%股权转让给大同煤业,将其持有的矿业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中国矿产,将其持有的9%的股权转让给广州发展。由大同煤业持有70%股权,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持有30%股权。
内蒙古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目前为基建矿井,尚处于基建期大同煤业今日晚间公告,为盘活公司存量资产,根据山西省国资委批复,大同煤业拟转让内蒙古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资有限公司19%股权给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对价为4.59亿元。正如上述山东省煤炭监察局某高级工程师所言,阻碍山东煤炭企业重组的阻力不少,为什么这么敏感,这牵涉到一个利益平衡问题。
之后的肥城矿业集团也在建设年产400万吨的梁宝寺煤矿时,采用当地政府以土地作价入股、矿区职工成立持股会募集资金、引进外资和集团公司投资的方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据了解,去年肥矿集团下属的鑫国公司在山西收购了昔阳县平盛煤业、胜利煤业和李夫峪煤业,并获山西省政府批文,注册成立了年产原煤300万吨的主体企业。虽然各大企业纷纷表明职工股份都已在规定期限内退还完毕,但当地一名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某些企业,职工股份依旧还残留一部分尚未彻底清退。位于济南的一名煤炭企业高管说。
2005年以后,职工持股弊端开始显现,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列出职工持股三大危害:一是入股的形式极不规范,或未经评估或由母公司担保借款经营造成混乱。上述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据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去年销售收入、煤炭产量、煤炭销量皆创历史新高。2008年9月,国资委发文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山东省国资委转发这一文件时规定,职工股退出主业的最后期限为2009年10月。各大煤炭企业的矿井相对分散,再加上各家原有开采资源贫富不均,企业管理水平差异,组建大集团利于更为合理地扩展煤炭后续资源开发,保证山东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山东省的煤电运形势十分严峻,这样的局面逼着我们不得不寻求出路。为破解资源困局,山东7家煤炭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了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的山西、内蒙等省份。
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各家煤炭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显然,事态的进展并不顺利。二是持股企业经营只能盈不能亏,变相损害国有资产权益,侵占国有资产行为时有发生。2010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省国资委年内将积极推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力争将省管企业调整到25户以内,打造10户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
2002年,淄矿集团率先走出省门,成功将资源版图扩建到陕西,2005年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的亭南矿井建成投产,设计年产300万吨。三是企业负责人与职工在持股数量、分红数额上差别巨大,职工意见较为强烈,成为企业稳定的重大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清算职工股份是山东煤炭企业步入整合大潮的前奏,而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制约重组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就曾发出警告,山东境内煤炭经济可采储量已不足40亿吨,20多年后山东将不得不面对无煤可采的现状。
兖煤为此支付了32亿美元。去年,山东省国资委曾一度宣称7家煤炭企业的整合工作将在2009年年内完成,为扫平组建障碍,曾经参与集资的职工股份也被要求在2009年10月全部退还。时隔四年,山东省国资委的决心似乎变得更为强硬。山东省煤炭安全监察局一名不愿具名的高级工程师透露,早在2006年,山东省政府就已经有了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的意向,但鉴于各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山东省煤炭产业的整体格局,大集团战略的宏伟构想一直无法积极推进。同样的困局也让其它6家企业如坐针毡。如果不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新矿集团现在的局面不可想象。
2005年11月18日,位于贵州由淄矿集团控股、年产120万吨的糯东矿井也开工建设。2009年,即便煤炭产量稍有攀升,但煤炭消耗数量却依旧惊人。
那么,山东煤改的幕后推动力是什么?迟迟推延的阻力又何在?七变一思路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的煤炭消费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山东全省年煤炭产量为1.4亿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左右,煤耗却占据了全国总量的10%。而位列山东煤炭企业第5位的龙矿集团的发展形势也不落后。
该公司计划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配煤突破1000万吨。谭成义提出的省管企业调整到25户以内基本契合了将7家煤矿企业整合为一的前景。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7家省属煤炭企业已在省外建成投产矿井30多处。据了解,全省70%的电煤需要外省供应,部分电厂电煤库存已跌至警戒线以下。显然,正积极布局的各大煤炭企业都试图以扩充实力来博取话语权,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名官员对本刊记者说:目前,整合工作谁来牵头还不好说,具体时间也还不清楚,省国资委已经将方案提交至省政府了,但最终决定权还在省委、省政府。2009年就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大潮风生水起之时,龙矿集团抓住金融危机下煤炭资源价款降低的有利时机,在山西确立了资源整合的主体地位,先后在山西朔州整合了大恒煤业公司、嘉强煤业公司和白土窑煤矿,使资源总量和核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3亿吨和300万吨。
目前,7家煤炭企业在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安徽、青海、内蒙、新疆和宁夏获得或经营托管的生产、在建煤矿及探矿权已达79处,煤炭资源量500多亿吨,生产、基建及规划建设矿井年总设计能力1.5亿吨。此次并购完成后,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将达15亿吨,原煤年权益产量超过1000万吨,接近兖州煤业国内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截止目前,山东省共有省管企业32家,其中煤矿企业7家。其中,枣矿集团建设年产500万吨的新安煤矿就采用了集团与职工入股共同投资的方式,一次募集职工股6000万元,2002年更将职工持股会在该矿的持股比例扩大到47.2%,当时甚至被称之为煤炭企业的新安模式
与山东现有的可采储量相比,各大煤企获得省外煤炭储量已经达到省内剩余可采储量的12.5倍。兖煤为此支付了32亿美元。
2009年就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大潮风生水起之时,龙矿集团抓住金融危机下煤炭资源价款降低的有利时机,在山西确立了资源整合的主体地位,先后在山西朔州整合了大恒煤业公司、嘉强煤业公司和白土窑煤矿,使资源总量和核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3亿吨和300万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搞兼并重组,但是各个企业的发展背景都不相同,强行整合肯定会有问题存在,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也只能听从上级安排。业内人士认为,清算职工股份是山东煤炭企业步入整合大潮的前奏,而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制约重组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淄博矿业集已经将医疗器械制造纳入其主业范围,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医疗器械、水泥建材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除兖矿集团外,其它各大煤炭企业也不甘落后。去年,山东省国资委曾一度宣称7家煤炭企业的整合工作将在2009年年内完成,为扫平组建障碍,曾经参与集资的职工股份也被要求在2009年10月全部退还。
二是持股企业经营只能盈不能亏,变相损害国有资产权益,侵占国有资产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迫于山东省国资委的行政压力,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现有格局。
山东省煤炭监察局一名处长告知记者,此次山东煤炭企业大整合的推动力正是为了保证山东的能源安全。上述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